英国从9月开始推出新冠疫苗“加强针”,将有3200万人受益!mRNA有望永久免疫新冠

名校招生2022立思辰留学国际教育展·西安站扬帆起航!

  • 西安 西安立思辰留学
  • 2022-07-24 14:00
查看详情

留学项目2022立思辰留学国际教育展·西安站扬帆起航!

  • 西安 西安立思辰留学
  • 2022-04-16 14:3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英国留学常见面签问题

  • 西安 金蓓
  • 2021-12-13 10:00
查看详情

  小伙伴们听说了吗?英国要上第三针“ 加强针 ”啦!

  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 JCVI )表示,9 月时将安排英国所有 50 岁以上人士注射第三针,以在冬季到来之前加强对人民的防护,涉及人数达 3200 万人。

  他们的新临时指南列出了在需要加强计划的情况下谁应该接受第三针的优先名单,以确保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 )为接种加强针做好准备。

  2021 是全球对抗新冠的第二年,这一年里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打疫苗了吗?打疫苗了吗?打疫苗了吗?

  现在就来告诉你,大家到底打没打——

  据法新社巴黎6月29日报道,目前,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总量已达到 30 亿剂。按人口比例,这相当于每 100 名居民接种了 39 剂

  不过众所周知,全球的疫苗都不太一样,有灭活苗、腺病毒载体苗、mRNA

  苗;有一针走人的,有要打两针甚至三针的……

  而且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病毒不灭,就一直继续研究,这不,全球又有一些关于疫苗的新消息,让云学教育集团小编带大家看一看。

  -新信使 RNA(mRNA) 技术可能提供终身保护-

  众所周知,辉瑞 BioNTech 和莫多纳 Moderna 两家公司的疫苗技术为 mRNA ,发明这个技术的拿今年的诺贝尔奖基本十拿九稳了。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两家的疫苗可能都可以提供终生针对新冠的保护!

  研究团队先是招募了 14 名接受过两种剂量辉瑞疫苗的人,其中有 8 人之前曾感染过新冠。

  研究人员研究了他们的淋巴结组织,里面产生了一种称为记忆 B 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

  记忆 B 细胞锁定在入侵病原体的表面,并将它们标记,这样其他免疫细胞看到病原体也具备破坏他们的能力。

  淋巴结中会形成一个生发中心( germinalcenter ),它充当记忆 B 细胞的“ 新兵训练营 ”。这个中心帮助训练 B 细胞识别病毒的基因序列以及该序列中的任何变体(变异病毒)。

  说的白话一点就是:在这个中心里,所有细胞都会记住新冠长什么样子,不管今后看到戴了帽子的新冠、还是穿了马甲的新冠,他们都会根据自己“ 受到的训练 ”把病毒杀死。

  另外它们还可以在血液中循环数年、甚至数十年,如果再次感染新冠,免疫系统还是可以再次调用它们。

  听上去太靠谱了,身体里有了一直存在的巡逻兵,以后还需要怕新冠吗!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形成全球接种的局面呢~

  -世界上第一个“ 混搭 ”疫苗来袭-

  英国政府支持的一项研究发现,混合和匹配 Covid 疫苗可能会产生更高的病毒保护作用。

  最初接种了阿斯利康疫苗的人,然后又接种了辉瑞的疫苗,其抗体比坚持接种英国疫苗的人多九倍!

  研究做了三种组合模式进行效果研究:两针全都是辉瑞、两针全都是阿斯利康,或注射其中一种后注射另一种,所有第二剂均相隔 4 周。

  试验招募了 830 名 50 岁及以上的志愿者,最后所有组合都运作良好,启动了免疫系统消灭病毒的能力,但混合搭配注射方法产生的抗体比两种常规注射产生的抗体多。

  研究表明,如果先注射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然后在 4 周后注射一剂辉瑞疫苗,在试验的组合中提供了最好的保护。

  但对此相关教授也表示,4 周的间隔时间表不利于阿斯利康疫苗的注射,因为本身是建议两次注射间隔等待 8 到 12 周的。

  不过教授也说,混合疫苗“ 总比没有好 ”,人们“ 需要第二剂 ”。“ 因此,如果因为供货情况没有第二剂的时候,混合注射是一定的。”

  另外前面也提了,英国加强版疫苗有望在 9 月上线,到时候混合注射和加强版疫苗一起来,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留学活动报名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